“cod去除剂”触犯刑事生态部发文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开云官网app登录入口

“cod去除剂”触犯刑事生态部发文分享

  3月7号生态部根据浙江湖州的一起环境刑事案件发布了全国通知函。这是一起关于“COD去除剂”干扰在线监测数据的案例,很值得我们环保从业者的借鉴参考意义,同时非常的能给我们大家带来一些惊醒。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陕西神木污水处理厂使用“COD去除剂”干扰在线监测数据违法案件,要求各地以案为鉴,依法严惩类似违法行为。

  湖州市公安机关与生态环境部门对此格外的重视,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一定的调查了解互联网“COD去除剂”交易记录情况,创新采取网络行为分析、购销记录挖掘、批量信息比对、虚拟身份确认等大数据手段,发现湖州市内个别企业存在涉嫌违法情况。当地公安机关与生态环境部门立即组织力量,对获取的5条线家企业属于正常生产使用后,把目标锁定长兴新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5月,湖州市公安机关与生态环境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分析公司制作及排污规律,精心选取夜间生产时段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公司涉嫌长期多次将“COD去除剂”非法投加到在线监测设施取样口。分析表明,该“COD去除剂”主要成分为氯酸钠,不可以真正去除水中COD,只是掩蔽在线监测设施测定过程,从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目前,长兴新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因非法投加“COD去除剂”,被认定为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涉嫌对环境造成污染罪。湖州市生态环境部门责令停止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并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公安机关已对4名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干扰剂不是去除剂,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干扰剂充当神奇药剂,不是真正的去除COD,而是投机取巧的干扰监测仪器的非法产品。

  文件详细分析了案件特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异常隐蔽,作案企业作案时间不固定,投加方式具有灵活性,不需要设备或设备很隐蔽,常规检查很难发现。难于取证,“COD去除剂”包装上并不写明成分,甚至不写“COD去除剂”字样,一些经销商主动提供虚假成分证明文件。涉案边界认定复杂,达不到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犯罪构成标准,涉案人员具有一定的造假专业水平。还要专业人员对药剂成分进行大量实验分析才能固定证据。

  文件指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省湖州市查办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经验做法,不断强化部门联动,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持续提升问题发现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不断适应生态环境执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这是一起非常清晰的环境污染案件通报,给广大的药剂生产经销商有非常大的借鉴惊醒意义。环境保护从业无小事,关系到千秋万代的生存利益。实事求是的做好自己,不投机取巧的欺上瞒下才是根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